WFU

2018年1月10日 星期三

人類大歷史





這本人類大歷史買了這麼久才看完,實在汙辱了它。


作者的博學提供多元的觀點,可能讓人改變原先的想法,或反思原本的認知。

以下幾點是我特別有感的段落:

解釋智人勝出,而尼安德塔人滅絕。
採集時代比農耕時代的人幸福。
金錢的歷史和定義。
宗教的法則。
中國、印度、伊斯蘭世界敗給歐洲強權的原因。
帝國、現代科學與資本主義的關係和互相影響。
民族——國家層級的想像社群。


從歷史中可以得到一些線索和解答,比如近年機器人取代許多職業的議題,包含工廠工人、銀行職員、會計甚至律師等行業,有人擔心人力過剩和沒有收入將造成社會動盪問題。


書中說到工業革命是第二次農業革命,大量人力從農業中釋放出來,投入工廠和辦公室,才有了現代許多新產品的誕生。重新檢視這段歷程,好像就不會過度擔憂上述提及的這些未發生的問題。


領隊推薦P.354-374,特別是荷蘭掘起那段,用淺顯的例子說明為何有了中南美洲大量財富為後盾的大帝國,卻輸給了大片沼澤地的荷蘭。


雖然多頁,但實在精采。


—-


書中段落:


「討論虛構的事物」正是智人語言最獨特的功能。


金錢並不是物質上的現實,而只是心理上的想像。⋯⋯「信任」正是所有金錢最基本的原料。


⋯⋯就算是在宗教上水火不容的基督徒和穆斯林,也可以在金錢制度上達成同樣的信仰。原因就在於宗教信仰的重點是「自己相信」,但金錢信仰的重點是「別人相信」。


中國和波斯其實並不缺乏像是製造蒸汽機的科技(當時要照抄或是購買,都完全不成問題),他們缺少的是西方的價值觀、共同相信的虛構故事、司法體系和社會政治結構,⋯⋯


馬後砲的謬誤——歷史的鐵則就是:事後看來無可避免的事,在當時看來總是毫不明顯。


科學革命:人類承認自己的無知,開始取得前所未有的能力。


核戰末日的威脅促進了和平主義;和平主義大行其道,於是戰爭退散、貿易興旺;貿易成長,也就讓和平的利潤更高,戰爭的成本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