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2月15日 星期一

致富心態





中文書名太過中二,放在書架上我可能不願拿起翻閱。當初是為了股癌紅包袋買的(誤),英文書名The Psychology of Money直翻比較接近前陣子看過的『金錢心理學』,也在這本的書腰上有廣告。


序言就以2個極端的例子,來說明「善於理財」與「有多聰明」幾乎毫無關係,不過卻和「行為處事」大有關係,每個人都有機會學好理財。


書本字數不多,以20個小故事敘述說明。書中有更多精采內容,以下僅摘錄重點或心得的簡短分享:


1.因個人經歷背景不同、觀點不同,理財決策也不同。

現代金融體系很年輕,我們還在學習。


2.運氣與風險在事件結果扮演的角色,包含投資成果和人生際遇。


3.滿足感的重要,貪得無厭招致危險。

最困難的理財技能是實現目標後停止繼續追逐。

幸福只是扣除期望後得到的結果。


4.市面上寫巴菲特的書有數百本,有些提到重點是複利+時間,他真正的秘訣是:時間。複利效果違反直覺。


5.致富是一回事。守財卻是另一回事。

求生心態是重視:財務穩固,複利並不仰賴賺取豐厚報酬;預留犯錯空間:安全邊際;明智的樂觀心態。


6.「長尾效應」是指結果分布在最遠的末端,少數事件會產生大部分的成果。我們低估「多數事情會失敗這件事有多正常」。


7.自由掌控你的時間,就是金錢付給你最高的紅利。


8.人們往往想要用財富來向其他人傳遞訊息,認為他們應該要得到大家的喜歡與羨幕。但在真實世界裡,其他人往往忽視你認為該羨慕你的部分,而是拿你的財富數字當成比較基準,反映出自己想要被大家喜歡與羨慕的欲望。


9.保有財富(weathly)與有錢(rich)的差異不只是語義不同,許多與金錢有關的糟糕決定都是出於不懂這兩者的差別。有錢是當前收入。財富隱而不見,收入有進不出,是你看不到的資產。


10.累積財富與收入或投資報酬無關,但與儲蓄率息息相關。

金錢的多寡更常取決於心理狀態,而非財務狀況。

在一個像我們這樣緊密連結的世界裡,智力再也不是可靠的優勢,彈性卻是。


11.在制定財務決策時,不要只著眼在呈現出絕對理性的態度,只要表現出相當合理就好。


12.從未發生過的事情始終在發生。(Things that have never happened before happen all the time.

從意外事件學到的正確教訓,就是我們的世界總是讓人出乎意料。

歷史是一門對變革的研究,諷刺的是,它被當作展望未來的地圖。


13.預留犯錯空間的智慧是承認不確定性、隨機性和偶然性等未知都是生活中永遠存在的部分。


14.長期財務計畫至關重要,但事情會改變,不僅周遭的世界會改變,你的目標與欲望也會改變。

在你還不夠大到可以合法飲酒的年紀,選定一份到了符合領取社會安全福利的年紀時都還能樂在其中的職業,這樣的機率實在太低了。


15.波動性近似一筆手續費,而非罰款。不確定性的費用,可以說是取得報酬的代價。


16.投資人經常無知的從玩另一種遊戲的玩家那裡得到線索。

當投資人有不同的目標與時間規畫時,對某個人來說看似荒謬的價格,可能對另一個人來說合情合理,因為這些投資人關注的要素並不相同。

確認你正在玩一場什麼樣的遊戲。


17.悲觀主義有一種理智層面的吸引力,比樂觀主義得到更多的關注。

不對稱的損失趨避是一種演化的屏障,更緊急去處理威脅而非機會的生物比較有機會活下來並繁衍後代。


18.許多人想要信以為真的事情就是不折不扣的事實,但他們這樣做只是因為有個巨大結果的可能性存在。

每個人看待世界的視角都不完整,但我們會想像一套論述來填滿其中的空白。


19.本書觀點建議匯總。


20.作者的致富心態。

美國共同基金所有經理人中,有一半的人都沒有把錢投資在自己操盤的基金。

醫師可能會傾盡全力治療病患的癌症,可是卻會為自己選擇安寧療護。

財務獨立並不意味要停止工作,而是意味著只要你想要,就可以在想要的時間和喜歡的人做喜歡的工作。

塔雷伯:「真正的成功就是退出一場永無止境的競爭,調整自己的活動,但求心靈平靜。」


後記的部分,幫助我理解現今美國人過度消費、幾乎是透支沒有儲蓄的歷史背景。


好書,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