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4月2日 星期二

土耳其鬱金香節





四月份開始是歐洲旅遊的旺季,天氣涼爽、景色怡人,街道旁窗台邊常有多彩的花朵點綴,其中又以悠久歷史、多樣品種和溫暖色系的鬱金香,最討人喜愛。

最廣為國人熟知的鬱金香產地很可能是荷蘭,經濟史上經典的通貨膨脹案例「鬱金香狂熱」發生在荷蘭,目前全世界最大的鬱金香花園庫肯霍夫也在荷蘭,每年3月中到5月中吸引來自各地的觀光客。而鬱金香,荷蘭、土耳其、伊朗的國花,是在16世紀末從土耳其輾轉經由奧地利傳進荷蘭的。

在荷蘭,鬱金香是農產品,是帶來觀光人潮的景觀花卉;在土耳其,鬱金香是文化,是歷史,是藝術的重要篇章。

鬱金香的土耳其語是「Lale」,發音喇咧,在阿拉伯語中和「Allah」真主阿拉寫法一樣,所以在土耳其有崇高的地位。他們也真的非常喜愛鬱金香,在錢幣上、墓碑石、飛機機身、陶器盤子、清真寺瓷磚、傳統手工地毯、觀光局logo⋯⋯隨處可見,連最常見的紅茶杯子都是鬱金香造型。

1718年到1730年,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和平又富裕的一段時期,被稱為Tulip Era(Lale Devri),鬱金香完美代表了貴族階級和特權的象徵。2015年,在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開設了鬱金香博物館,佔地1500平方公尺,從種植用的犁、篩子,到有鬱金香圖案的書卷、手帕、蘇丹衣袍,目的是將關於鬱金香的文化資產,傳給下一代。




每年四月在土耳其也有盛大的鬱金香節慶,去年2018有3000萬朵、超過200個品種的鬱金香從土耳其各地田裡移植到伊斯坦堡,舊城廣場有一幅由56萬5千朵鬱金香所拼成的花毯,廣達1734平方公尺,為全世界最大的鬱金香花毯。

2019是第14屆,到時伊斯坦堡市中心街道、廣場、公園,幾乎到處都是鬱金香,官方推薦和筆者去過的建議賞花地點有:花量最多的Emirgan Korusu、托普卡匹皇宮內的Gülhane Parkı、離鬧區近的Yıldız Parkı、有美麗花毯的Sultanahmet Square,和亞洲區的Göztepe Parkı。

因氣候變化,每一年的花期都不太一定,四月上旬最有機會看到盛開,下次四月出遊歡迎參與土耳其春天最大盛典——國際鬱金香節。

「全文刊載於EVENT365生活誌 2019.04春季號」


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人類大命運摘要





    我們成功控制了饑荒、瘟疫和戰爭,迎來了三個新議題:長生、幸福快樂、取得神性。


    歷史知識的矛盾:知識如果不能改變行為,就沒有絲毫用處。但知識一旦改變了行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義。
舉例:馬克思預言無産階級和資產階級衝突,最後必由無產階級獲勝。資本家採用了馬克思主義的判斷,隨之改變自己的行為,於是預言沒有成真,無產階級專政成為歷史。 p.67


    歷史學家研究過去,不是為了要重複過去,而是為了從中解放。正因如此,馬克思主義者才要講述資本主義的歷史,女權主義者才要研究父權社會的形成,非裔美國人才要永遠記住奴隸販運的恐怖。他們的目的不是要延攬過去,而是要從過去解放。 p.69


草坪成了社經地位的指標
中世紀晚期英法兩國貴族的城堡開始有了草坪,除了有地、還需付出許多心力、不能放牛羊吃草、不會產生價值,變成身分象徵和宣告:「本人財糧滿倉」。
不是為了預測未來,而是要將自己從過去中釋放,想像是否可有另一種命運。


    人類各種決定有99%,都是由各種經過演化、千錘百鍊而成的演算法來處理的,我們把這些演算法稱為感覺、情感和慾望。
P.99


所有的大規模人類合作,到頭來都是奠基於我們想像的秩序。


我們應該努力區分虛構與真實、宗教與科學。


宗教就是一份契約,而靈性卻是一趟旅程。

    出於善神惡神二元論的背景,只要是在旅程中質疑著各種俗世的慣習和契約,前往未知的目的地,我們都會稱為「靈性」之旅。
這種旅程與宗教有根本的差異,因為宗教是要鞏固世俗秩序,但靈性之旅反而是要逃離世俗秩序。
p.207


    科學在倫理爭論能發揮的作用,比一般想像要多,但仍有極限。如果沒有一些宗教元素作為引導,就不可能維持大規模的社會秩序。
宗教最在乎的,其實是秩序。宗教的目的就是創造和維持社會結構。科學最在乎的,則是力量。科學的目的是透過研究,得到力量,以治療疾病、征討作戰、生產食物。個人而言,科學家和神職人員可能很在意真理;但整體而言,科學和宗教對真理的喜好,還不及於力量和秩序。p.222


    幾千年來,人類之所以無法用科學來推動成長,是因為大家誤以為各種宗教經典和古老傳統裡,已經提供了世界所有重要知識。如果石油公司相信已經找出了全球所有的油田,就不可能再浪費時間和金錢來探勘。同樣的,如果人類文化覺得已經知道了所有該知道的事,就不會費心尋找新的知識。而在現代之前,這正是大多數人類文明所持的立場。然而,科學革命打破了人類這種天真的信念。科學最大的發現正是讓人類發現自己的無知。p.238


    資源短缺的問題看來很有機會克服,但現代經濟真正的敵人是生態崩潰。
對於高科技方舟的信念,正是對人類未來及整個生態系的最大威脅之一。
保護環境是個好主意,但如果有人連房租都交不出來,對於沒錢的恐懼,就會遠遠高過對冰帽融化的擔心。

    P.325-326 記者愛蒂的經歷讓人醍醐灌頂!專注力。

    如果想讓人相信某些假想的實體,像是神、國家,就要讓他們犧牲一些有價值的東西。犧牲叫人越痛苦,他們就越會相信犧牲奉獻的對象確實存在。如果有個貧窮的農民,把自己一頭珍貴的牛,都獻給了宙斯,就會開始對宙斯的存在深信不疑,否則要怎麼解釋自己竟然蠢成這樣?這個農民還會再獻出一頭牛、一頭、再一頭,才不用承認以前所有的牛都是白白犧牲。p.341


    科學正逐漸聚合在一項無所不包的教條之下,也就是認為所有生物都是演算法、而生命則是在進行資料處理。
智能正與意識脫鉤。
無意識但具備高度智能的演算法,可能很快就會比我們更了解我們。 p.446